近日一张国产95自动步枪图片引起外界关注,图片上面95自动步枪安装了类似皮轨的战术导轨,国产轻武器安装皮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不过这支95自动步枪安装的战术导轨应该是原厂配备,所以外界推测国产轻武器战术导轨正在升级换代。
此前国产轻武器战术导轨是燕尾槽。燕尾槽是早期运用的战术导轨之一,它的优点就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和造价低。不过缺点也非常明显,首先通用性能不好,国外已经普遍采用皮轨作为战术导轨,接口与燕尾槽不兼容。另外燕尾槽可扩展性相对较低,不像皮轨那样长短皆可,支持多种(个)战术附件组合运用能力不如皮轨,还有燕尾槽可靠性和坚固性也不如皮轨,所以国外普通用皮轨替代了燕尾槽。
此前国产轻武器战术导轨选择燕尾槽。
三种战术附件的组合,皮轨扩展性展现的很明显。
外界一般认为当初国产轻武器选择燕尾槽应该看中了成本低这个优点。国产轻武器发展一直受到成本这个指标制约,例如95自动步枪连精煅枪管都没有用就是为了控制价格。另外国产战术附件装备规模也比较小,象光学瞄准镜都没有做到1:1配备,更别说夜视镜、激光指示等设备,所以燕尾槽这些缺点也在接受范围之内。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国内装备的战术附件不断增多,既有国产型号,也有引进产品。这个时候燕尾槽缺点就让人难以接受。前面说过国外产品采用标准皮轨接口,不兼容燕尾槽,国产轻武器使用还需要一个转接口,不但增加了重量,瞄准线也提高了,非常不方便。另外战术附件增多,组合运用情况随之增多,燕尾槽在这方面能力勉强,所以国内相关单位要求国产轻武器升级战术导轨的呼声一直非常高。
此前有些国产轻武器增加了皮轨-燕尾槽转换口。
有的改装就比较彻底。
在国产新一代战术导轨问世之前,许多部队和单位选择一些民营企业提供套件对武器进行改装。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比较简单,就是增加一个皮轨-燕尾槽转换口,让国产轻武器能够快捷用更换战术附件,这样改装简单方便,成本低,缺点就是升级程度有限,改装之后瞄准线增加。还有一种对武器进行比较彻底改进,全面换装皮轨,扩展性更好,能够将多个战术附件组合在一起使用,当然系统成本和造价比较高。
根据国内使用要求,相关单位也研制了国产新一代战术导轨,安装在国产35毫米狙击榴弹发射器、40毫米防暴榴弹发射器等新一代国产轻武器上面。从相关图片来看,它的设计与皮轨类似。不过相关单位曾经透露国产新一代战术导轨宽度比皮轨更大,战术附件安装更加稳固。现在新一代战术导轨已经向现役轻武器移植,题图这支95自动步枪两侧和下方都安装了新一代战术导轨,可以加装多种(个)战术附件。不过提把似乎没有改变,这样意味着它仍然采用燕尾槽作为主要战术导轨,可能考虑到国产瞄准镜现在主要兼容燕尾槽,如果改装新一代战术导轨还需要加转接口。
采用国产新一代战术导轨的35毫米狙击榴弹发射器。
当然这样两种导轨并存局面应该不会持续长久,燕尾槽被淘汰已经为期不远。国产新一代自动步枪已经公开亮相,它同样采用了新一代战术导轨,有消息说国产新一代自动步枪配备战术导轨又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工程塑料制成,而不是常用的铝合金,这也是战术导轨发展趋势。随着安装的战术附件增多,轻武器上面战术导轨越来越长,越来越多,重量一再上升。对于单兵携行武器来说,重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新M-LOK战术导轨就可以用工程塑料和碳纤维制作,以降低自身重量。
国产新枪的战术导轨据说采用工程塑料制成,以降低重量。
在不久的将来,国产新一代战术导轨将会迅速替代国内现有各种战术导轨,以提高国产轻武器可扩展性能。